中建五局安徽公司劉明:“矮個子”的超高層夢
(建設中的濱湖時代廣場工程。) 紅網通訊員 王賢婷 安徽報道 清晨6點半,走出項目宿舍,抬頭,仰望那棟矗立在高空中的C1樓;深夜,關上項目辦公室門的那一瞬,忍不住再望向夜空中的那座高樓……這似乎已經成為中建五局安徽公司濱湖·時代廣場項目劉明的一種習慣。一年半以來,這棟樓一點點“長高”。而作為C1樓負責人的劉明則見證了此樓從地下十幾米到現如今聳入云霄。 樓在長高,他自己也在成長。從施工員、技術員、棟號長到工程部經理,再到項目副總工程師,劉明經歷了多個崗位的歷練。從當初的毛頭小伙兒,到如今獨當一面,作為這個項目的副總工程師,劉明心中的人生也早已與這棟樓融為一體。 夢想在指引,年輕小伙踏浪而來 2011年7月,在美麗的海南島接受了四年土木工程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后,這個土生土長的內陸小伙子劉明放棄了海島上一家優(yōu)秀建筑單位的offer,而是選擇了內地的中建五局,并被分到了河南公司美盛中心項目部,成為了這個100多米高項目的施工員。 工地之于劉明,其實一點也不陌生。“我的父親起初是包工程的,小時候,每年寒暑假,我都會呆在工地上,雖然工地上的環(huán)境很艱苦,但是看到一棟棟大樓平地而起,感覺應該會很有成就感”,正是由于這種情結讓劉明追隨父親的腳步,投身到了建筑行業(yè)。由于先前的成長環(huán)境,劉明很快進入了工作狀態(tài)。很快,他便成為了該項目部的一名棟號長。 此時,在安徽省巢湖之畔的濱湖新區(qū),五局安徽公司承接了濱湖·時代廣場項目,這是一個有著238米之高的超高層建筑。這在當時的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都是在建的最高樓。當得知這一消息之后,劉明內心按耐不住了,他毅然放棄了眼前大好的“前程”,來到了濱湖時代廣場,成為了一名普通的棟號長。“我就是想去看看超高層建筑是怎么建的,能夠站在自己建的超高層樓頂上眺望這座城市,你會發(fā)現風景會是相當的特別”,回首當初的選擇,劉明道出了其中的緣由。他篤定,“既然認定了目標,便會不顧一切的向著這個方向奮勇前進”。 238米之高的濱湖·時代廣場項目就像一座燈塔,指引著和劉明一樣的一群年輕人踏浪而來。他們雖來自四面八方,卻都匯聚于此。 超越自己,為超高層夢想而奮斗 對于這些懷揣超高層夢想的年輕人來說,時代廣場就是一個大舞臺。為了要表演好這場舞蹈,每個筑夢者都用心用情投入到練舞中來。劉明也不例外。一天下來,除了吃飯和睡覺,其他時間他全都用來工作,“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能做事,會做事”,這是項目負責人鄧征池對他的評價。 2014年8月,時代廣場項目會議室里,十幾名剛入職的新員工們坐在會議室里聽課,這是時任項目工程部經理的劉明在為輪訓新員工們講授《超高層施工工藝》。諾大的會議室,他沙啞的嗓音不但沒有影響到聽者們的興趣,反而更能吸引大家對他的好奇與關注。熟悉劉明的人都知道,他每天總是拖著一副沙啞的嗓子說話。剛認識他的人也許會納悶:這么年輕的小伙子,為什么嗓子沙啞成這樣?“在項目上經常與業(yè)主、監(jiān)理據理力爭,對勞務不知疲倦的指導,說話說的太多,嗓子就啞了,但是由于每天都得跟做溝通、搞協(xié)調,他的嗓子就一直沒好過”,同事劉金坷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他工作時特別賣力,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工地現場,有的時候還通宵做事情”,在項目生產經理張安明眼中,劉明是個踏實勤快刻苦的小伙子,“交待給他做的事情,他總是能夠不打折扣的及時完成,讓我們很放心”。而在2013屆員工李治龍看來,劉明也為他們這一屆的新員工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當時天氣很熱,而且都已經是晚上6點半了,他還在現場加班,手里捧著盒飯,扒兩口飯,就給現場的工人指導工作,當時我們剛進入工地,還沒有進入狀態(tài),從學校出來后還要加班,很不適應,但是看到他那么拼后,我的內心觸動很大”,李治龍說道。 事實上,在大家眼中,劉明就是一個“多面能手”,處在項目工程部經理的位置上,他還同時擔任著項目C1樓棟號長在職責。而自去年11月份被提拔為項目副總工程師之后,劉明的精力又花很大一部分投入到超高層施工技術方面。優(yōu)化施工工序、管理工序,協(xié)調各勞務班組作業(yè)、對接業(yè)主與監(jiān)理、協(xié)助項目總工解決超高層施工技術問題等等,這一切,劉明都處理的井井有條。 勇攀高峰,夢想照進現實 在這群筑夢者們看來,時代廣場就是自己心中的珠穆朗瑪峰。是一座高峰,注定攀登起來不易。但,是高峰,也注定了峰頂的景色與眾不同。在攀登高峰的時候,筑夢者也遭遇了各種困難。但困難,也是挑戰(zhàn)。漸漸地,他們也形成了一種“超高層精神”。 何謂“超高層精神”,意為“攻堅克難,超越夢想”。攻堅克難,意在攻克超高層項目施工技術難點、組織協(xié)調難點,完美履約,打造業(yè)主滿意、社會滿意的精品工程;超越夢想,意在培養(yǎng)超高層技術管理團隊,為承接更高層次的工程錘煉隊伍,實現員工個人和企業(yè)的超高層夢想。 作為項目工程部經理,劉明要負責整個項目生產過程中的各種統(tǒng)籌協(xié)調,而項目狹小的場地就是制約生產的第一道難題。由于整個項目部除去生活區(qū)和施工場地,項目部只有西側一條8米寬道路,模板、木方、鋼結構、鋼材的堆積成為制約項目生產的一大棘手問題。項目部只能采取“時間換空間”的作業(yè)方式,解決材料堆放問題。但是,場地的狹小也制約了項目塔吊物資的運輸,項目部僅容得下兩個塔吊,C2樓的所需物資還得通過C1樓的塔吊中轉至C2樓的卸料平臺,之后再通過C2樓塔才能運送至作業(yè)層。 如何確保各班組作業(yè)不受影響?塔吊運輸時間的分配至關重要。劉明根據目前的施工情況粗略估算了下兩臺塔吊的工作量,鋼結構每層得吊235次,土建材料得吊70次,而塔吊每次起吊一次得20分鐘。要完成一層樓全部物資的吊裝任務必須要6100分鐘,也就是101小時左右。時代廣場項目計劃每5.5天一層。因此,塔吊運輸時間合理的分配是項目緊抓工期的重點。為此,劉明想出了塔吊使用時間段管理制度。考慮到土建工人一早上班材料就得備齊,而鋼結構等其他材料可以充分利用時間空隙來吊裝,劉明詳細列出了塔吊的作業(yè)時間段:早上6-8點、12點-下1點半,下午6點-晚上8點為土建吊裝時間;上午8-12點、下午1點半-6點、晚上8點至次日6點為鋼結構吊裝時間。各班組在使用塔吊前必須在前一晚領取塔吊申請單。此外,為保證塔吊作業(yè)的安全,劉明要求每臺塔吊必須配備3名司機,嚴格執(zhí)行8小時工作制,“人休機器不休”,如此一來,塔吊的使用有條不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證了項目生產建設的順利進行。 在管理過程中,劉明也充分注重團隊的培養(yǎng)。“以前我總覺得只要專業(yè)技術能力強硬了,在任何地方都會暢通無阻,但是后來我覺得只有一個團隊強大了才能走得更遠”,劉明介紹道。作為部門負責人,劉明一方面很注重自身責任擔當,一方面也加強對部門成員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提升管理意識和水平。當部門的新員工因為勞務工人不服自己的管理時,劉明將自己一貫堅持的理念與大家進行了分享:管理勞務的時候,要做到兩個“服”字,第一個“服”首先是把服務做到位,對于他們存在的困難要及時予以指導;第二個“服”則是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位,讓人打心底里“服”。做到了這兩個“服”的話,工作自然就好開展了。這些理念也讓心存困惑的新員工們茅塞頓開。 由于工作表現優(yōu)秀,劉明于2015年1月被公司提拔擔任項目副總工程師。在擔任副總工程師的這2個多月期間,他配合項目總工完成了“北斗”衛(wèi)星技術在安徽省的科研立項以及“全國綠色示范工程”立項,并參與編制了兩項QC成果,一是如何提高超高層核心筒施工進度(國家級),二是如何提高超高層臨邊成型質量(安徽?。淮送?,還積極參與超高層PPT技術總結的編制…… 如今,超高層建筑時代廣場的C2樓已經封頂,另一棟238之高的C1樓已經建至32層,成為在濱湖新區(qū)的一座璀璨明珠。站在這棟高樓上,筑夢者劉明時常忍不住用手機從不同角度拍攝下俯瞰濱湖大地的景象,滿滿的都是自豪。雖然身高不到1米7,但站在這棟承載著自己汗水與夢想的高樓上,他依然可以看得到更遠、更美麗的風景! “只要心還愿攀登,就沒有到不了的地方”。談及未來,劉明目光堅定,“將會沿著超高層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追求高度無極限……” ?。ㄔ瓨祟}:中建五局安徽公司劉明:“矮個子”的超高層夢) |
|